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你知道嗎?

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你知道嗎?
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你知道嗎? 
 
新聞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日前(九月十三日)舉辦聽證會,與會專家學者們證實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報導中也提到,製造抗憂鬱藥物的那些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醫學專家與受害者家屬同時對此惡行提出嚴正譴責。 
 
這個消息,可說是遲來的警訊,不知有多少自殺者已白白送命。其實早在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但是在藥廠數百億美元的強勢行銷宣傳與精神醫學界的推波助瀾下,「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抗憂鬱藥物當然跟著就大為暢銷,成為本世紀全球利潤最高與市場最大的一項商品。
 
在龐大利益的驅使下,自然沒有人會願意對這項嚴重的副作用予以正視,甚至還刻意加以隱瞞,或者把自殺衝動歸咎於憂鬱症本身。負責管理藥物安全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沒有盡到其職責,忽視這項副作用,直到有數萬個抗憂鬱藥副作用的案例不斷地出現,輿論壓力越來越大之後,才真的開始採取行動。 
 
抗憂鬱藥廠商近年來在台灣也依循歐美的行銷模式,先把「憂鬱症」炒到最高點,不斷在各媒體與管道上運用各種文宣、解說與活動「教育」專業醫療人員、政府官員與一般民眾。時至今日,發現與治療憂鬱症可說已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各醫院精神科門診天天爆滿,精神藥物的健保給付支出急劇竄升。政府衛生單位也跟著配合推廣呼籲。甚至連有些非精神專科的醫師們也開始習慣性地將病因歸咎於「憂鬱症」並直接地給予抗憂鬱藥物,以「增進療效」。加上國人愛吃藥的習慣,抗憂鬱藥物的濫用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難怪台灣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很多人動不動就想自殺。 
 
在今年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已經第一次向全世界的醫師們發出警訊,提醒醫師們抗憂鬱藥物的自殺副作用。但是我們的政府衛生機關與精神醫學界卻對這項警訊毫不在意,宣稱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待「觀察」,另一方面還更加積極在推動憂鬱症的教育與藥物治療。真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還要多少個破碎家庭之後,才會有人醒過來正視這個問題。(作者薛智元是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電療治憂鬱真的安全嗎? 

農曆年前有多家媒體新聞報導,某家醫院精神科醫師宣揚腦電擊治療對於憂鬱症的好處與安全性。但其實電擊治療在醫學界仍是非常具爭議性的療法,我想在此提出更多的客觀資料供民眾參考。

 電擊療法是在 1938年由一位義大利的精神科醫生所發明的。他在偶然的機會下參觀豬隻屠宰場時,看到豬隻在被宰殺之前會在其頭部兩側給予電擊,使它陷入半昏迷狀態以利宰殺。這位精神科醫師從此得到靈感,猜想若是在精神病人頭部兩側通入電流,也許可以矯正其瘋狂,或者至少會較順從。電擊療法就是這樣誕生的,但是卻無任何學術根據與學理證明。

 電擊治療的最常見副作用就是記憶力嚴重受損。儘管少數精神科醫師宣稱這種情況是短暫的,但是多篇醫學論文皆明確指出,反覆電擊治療對於腦細胞會造成不可恢復的毀損,使得病患智商降低、腦部多重功能障礙、學習障礙、以及永久性的記憶紊亂與喪失。

 電療原本是用於治療嚴重的精神疾病,近年來由於憂鬱症的流行以及抗憂鬱藥物效果不彰,開始有精神科醫師嘗試用電擊來治療憂鬱症。電療治療憂鬱症的醫學原理至今仍然不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療效皆是暫時性的,幾乎所有病人在停止治療的六個月之內都會再度發病。

 當初的納粹集中營與今日的中國政府都使用精神科的腦電擊來對付異議份子。由此可知這項療法絕對是具有其潛在傷害性的,實不宜拿來作為大肆推廣的醫療服務。(作者薛智元為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一位精神科醫師之死 ! 
 
經治療過多名藝人憂鬱症的精神科醫師陳國華日前被發現在其診所內燒炭自殺身亡。這個消息帶給社會極大的震撼。一個在治療憂鬱症的「專家」怎麼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這得從精神醫學治療的觀念談起。現代精神醫學一直執著地相信人的情緒都是腦內化學物質缺乏或者不平衡所導致的,因此只要靠著藥物就可以治好人的情緒與壓力困擾。但問題在於,這論點從未被真正地科學驗證過。就憑著一些片面的動物實驗數據與假設,藥廠不斷開發出各種新式的精神治療藥物,試圖「矯正」腦內的化學平衡。結果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層出不窮,反而往往更嚴重地干擾了腦神經的正常功能。可笑的是,許多現在的街頭毒品原本最早都是精神醫學大力宣揚的「神奇」治療藥物。安非他命、強姦藥片 FM2、搖頭丸等等都是。
 
就以憂鬱症藥物為例,近年來世界各地已有無數的醫學報告在警告這類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數度對全世界醫師發出相同警訊。但是在憂鬱症市場龐大商機與利益下,國內精神醫藥界對此充耳不聞,對憂鬱症的行銷宣傳不減反增,藥物消費量逐年急速竄升。精神科醫師與政府衛生機關不斷地倡導服用憂鬱症藥物防治自殺的觀念。諷刺的是,自殺率卻不斷地跟著藥物使用量在成長。
 
 陳國華醫師之死是件很遺憾的事。但大家是否因此該正視一下問題的癥結了。無論陳醫師是因為什麼因素與壓力而走上絕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精神治療藥物都救不了他。甚至很可能是因為抗憂鬱藥物讓他萌生走上絕路的衝動,就如他先前診斷為重度憂鬱症的病人倪敏然一樣。
 
醫師不是神。是否很有可能醫師自己所相信的「治療」是一場騙局?是否有可能我們被告知的「解藥」其實是毒藥呢?精神醫學是否該從藥物治療的迷信中清醒過來?/ 
 
藥物暴力行為,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許多暴力傷害的案件,讓人覺得這社會好像充滿了危險與暴戾之氣。犯罪學專家們對於這類暴力犯的動機提出各種解釋,但是有一點往往被忽略掉但卻可能是主要因素的,就是藥物引起的暴力衝動與行為。

 有一些藥物會影響與干擾腦神經系統的狀態與功能,導致個性與情緒發生短暫或者永久性的改變,甚至產生幻覺,而導致暴力行為。毒品即是最明顯的例子。但是除了毒品之外,還有其他許多藥物也會有類似的副作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某些精神治療藥物即是如此。雖然社會大眾一直忽略這類藥物與暴力事件的直接關係,嚴重的藥物暴力案件仍時有所聞。

 研究報告顯示,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具攻擊性與人格喪失。有些抗精神病藥物會使得 50﹪的長期服藥病患呈現強烈衝動想攻擊周遭任何人。在 2001年 7月日本有一個男人在服用了過多劑量的精神藥物之後,持刀瘋狂砍殺,刺死 8個孩童,另有 15人遭砍傷。在同月份,美國德州的一位家庭主婦將浴缸放滿水淹死了她的 5個小孩,事後專家調查發現,此婦人長期服用多種抗憂鬱藥物,在事發之前不久,她被開給予非常過高劑量的藥物,「這導致了謀殺。」專家下了這個結論。 1998年美國發生驚人的校園槍擊案件, 14歲少年在校園中瘋狂掃射, 2人死亡, 22人受傷,這少年事發當時正在接受心理輔導並強制服用精神藥物。後續美國有更多的校園槍擊案件,每一個當事人都是正在服用精神藥物。

 儘管精神科醫師一直在否認這類藥物與暴力案件的關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並非偶發事件,也使得司法界開始採取行動。在 2001年 5月,澳洲最高法院判定抗憂鬱藥物是導致一個性情溫和且無前科的男性轉變成殺妻暴戾罪犯的元兇。在 2001年 6月,美國俄懷明州法院判決抗憂鬱藥物廠商必須賠償 8百萬美金,因為有一個人在服用了抗憂鬱藥之後持槍瘋狂掃射親友,法官經調查後認定抗憂鬱藥物要對這場殺戮負起 80﹪的責任。

 一位專研藥物與心靈關係的著名學者 L.羅恩 賀伯特就指出,毒品或藥物會造成一種「藥物性人格」,會改變一個人原有的個性與態度,逐漸成為心中潛藏敵意與怨恨的偏差人格,這也導致整個社會的犯罪、道德程度與文化不斷惡化。因此,在藥物的使用上,醫師與民眾們都應該要更小心謹慎才行。(作者薛智元係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你還會相信精神科醫師真的能幫你嗎? 


精神科名醫陳國華燒炭自殺死掉了。他生前寫了多少書告訴人生遠離憂鬱不要自殺,宣稱「治好」了許多人的憂鬱症。結果,他以自殺來證實了精神醫療模式的徹底失敗! 根據統計,精神科醫師是自殺率最高的行業。根據統計,精神科醫師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

 

台灣精神科醫師的自殺率更高達國人自殺率的二十倍。根據統計,自殺者有超過半數死前一個月曾經看過精神科醫師。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公告,抗憂鬱藥物證實會造成自殺衝動。 以上這些事實,是不是讓你看出了一些真相? >現在台灣正在大力鼓吹防治自殺。背後一切都是精神醫學界在操控主導。顯然這是一塊巨額利益大餅。越多人看精神科,越多人吃抗憂鬱藥,越多鈔票滾進來。自殺人數呢?有減少嗎?當然沒有。

 

每天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你相信精神科醫師說的:「抗憂鬱藥物可以防治自殺」這句話是真的嗎?政府衛生當局卻被洗腦了,相信自殺人數不斷增加一定是大家都沒去看精神科醫師,一定是大家吃的抗憂鬱藥還不夠多。在政府、精神醫學界以及一些民間社團的合作努力下,終於「成功創造」出今日台灣自殺潮的風氣。 在防治自殺的專家自己就是「自殺專家」。可笑亦可怕。下次在求助精神科醫師的時候,你最好先問他:「你有自殺念頭嗎?」、「你自己有在服用精神治療藥物嗎?」以及「你有多少病人在經過你治療後去自殺的?」看他怎麼回答你吧。 

誰殺了巨星 ? 


演藝人員在面對成名壓力與媒體大眾的注視下,常會有精神與情緒的困擾,因而經常求助於精神科醫師與精神藥物。美國好萊塢自 1940年代起就開始大肆流行精神治療,許多明星與演員們都在用精神藥物來「治療」他們的情緒壓力。 天后巨星瑪麗蓮夢露就是最典型的個案。她出道之時不僅美麗而且才華洋溢,在七年之內演出了 23部電影。但她在演藝事業的高峰時,由於壓力問題而去找精神科醫師。她被給予相當強力的鎮定劑,可是最後卻造成了藥癮濫用,嚴重到甚至被強制關進精神病院。她連續服用這些藥物七年,在這七年中只拍了 6部電影,遠遜於先前的產量。在 1962年 8月 4日,她與其精神科醫師相處長達 6小時之後,被發現因服用過量精神藥物而死亡。 

 

以「亂世佳人」一片聞名世界的女明星費麗雯也是一例。她在 1945年因肺結核而病倒。她後來由於服用肺結核藥物而出現一些精神方面的副作用,但當時的精神科醫師卻不察,就直接把她送入精神病院接受長期的連續腦部電擊,造成費麗雯腦部永久性的傷害與臉部嚴重傷疤,不久便去世了。 

 

著名作家海明威也與費麗雯有類似的遭遇。他被醫師說服住進精神病院療養,卻遭到強制電擊連續達 20次。數週之後海明威寫道:「那些進行電擊的醫師不了解作家。他們把我的心智毀掉,而且抹去了我作為一生資產的記憶,因此毀了我的事業,這樣到底有何意義呢?」在 1961年 7月,海明威從精神病院被釋放出來後的隔天便自殺身亡。

 

 港星張國榮也是長期服用大量的鎮定與抗憂鬱藥物。但很少人會注意到,他的突然自殺行為很可能是藥物本身所造成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去年就向全球醫師發出警告關於抗憂鬱藥物會引發自殺與暴力傷害的副作用,並且要求藥廠在藥品包裝盒上加註警語。另外,心靈研究權威 L.羅恩 賀伯特也提出警告,認為腦部電擊會造成記憶毀損與紊亂以及人格的改變與喪失。 有鑑於眾多不可挽回的悲劇,醫師們對於施予精神治療的態度與觀念應該要更嚴謹。

 

民眾在服用藥物之前,應該要先仔細了解是否有服用的必要性以及其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現在網路資訊發達,尋找這些資料並不會太難。重點在於,不要因為想解決一時的壓力與情緒問題,而換來可能糾纏一生的更大困擾。(作者薛智元係仁安診所主治醫師 )

 
不安!安眠藥使蒂諾斯 自殺者濫用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2-09-23 17:22:20 
 
國內安眠藥濫用情況嚴重!根據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統計資料顯示,第四級管制藥品Zolpidem (又稱使蒂諾斯)在國內被大量濫用,且成為自殺者常使用的藥物,僅次於海洛因毒品。醫院毒物科門診曾經發現有人一周吃到上千顆,實在驚人。
使蒂諾斯在國內被大量濫用,且成為自殺者常使用的藥物。
 
法醫研究所統計,民國98年到100年受理的法醫毒物案,發現血液檢體驗出Zolpidem成份者,約佔總案件5%,僅次於海洛因毒品,可見有大量濫用的趨勢。
 
根據台北榮總毒物科統計發現,該院逾20年共收治4千多例患者,發現使用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如使蒂諾斯中毒病例越來越多,佔百分之15,雖死亡率僅百分之0.5,但是此藥容易成癮,所以必需小心。
使蒂諾斯是知名度很高的安眠藥,其藥效快,一旦中毒,症狀包括昏睡、嘔吐、吸入性肺炎等,心肺功能差者呼吸可能會被抑制。法醫研究所表示,這種藥成癮性高,使用不慎恐怕會有過量致死的風險,在法醫死亡解剖案例,特別是自殺或多重藥物濫用的死亡案例,檢出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