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2008年07月09日轉載來源於青年參考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美俄被指研究“腦控武器”》的新聞報導,該報導介紹了腦控武器的原理、功能及研製情況。其中有關內容如下:腦控武器開啟“無聲戰爭” 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專著《孫子兵法》中,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最高境界,“必以全爭於天下”,即最好的戰略是在達成勝利的時候,天下還能保持“完整”,也就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目前流行的電子戰或許能在某種程度上達到這種效果,但電子戰也存在成本高昂、有一定危險的局限性,而腦控武器是以“攻心為上”,直接影響控制人的思想,有著更明顯的優勢。
目前“腦控武器”主要分為三類:電磁波武器、聲波武器及光波武器。其中電磁波武器又被分為電場、磁場、微波及其他類型電磁波武器;聲波武器包括次聲波武器及超聲波武器;光波武器則主要是紫外線、激光武器。在冷戰時期,俄羅斯及一些西方國家曾從效果最大化方面考慮追求致命性,如讓敵方士兵大腦受強烈刺激,甚至引誘敵軍士兵自殺。現代意義上的“腦控武器”的方向是從人道主義考慮,“化敵為友”,讓敵軍放下武器投降,免遭肉體消滅。 那麼,腦控武器是怎樣將復雜的人心“玩弄於股掌”呢? 美國有一家名為“沉默的聲音”的軍工生產商,該公司自稱曾和美國軍方多次合作。
其公開的文獻顯示,製造腦控武器前,需要先克隆人類情感。用超級電腦對數據庫中的成千上萬個情緒腦電波樣本進行分析,以得到心理特徵和腦電波形狀的對應關係。接著在另一台電腦中存儲這些“情緒信號串”,用無線電向人體發射這些“有生命的信號”,“沉默地改變人類的情緒狀態”,從而操縱目標對象的心理和情緒,以影響其行動。從原理上講,腦控武器的“殺手鐧”就是其致幻效應,讓敵軍士兵在外界信號的指引下,做出違背己方利益的行動,如放下武器、投降等。
與密集轟炸、槍砲陣陣的傳統戰爭相比,腦控武器開道的戰爭可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無聲戰爭”。雖然沒有隆隆的爆炸聲,但這種“沉默的聲音”所起到的效果同樣驚人。讓空中出現“金甲神人” 美國科學家還研製出一種新型心理幻覺武器,能藉助激光和復雜的計算機系統產生圖像投影,在戰場上的任何地面和大氣層中映射出物體的虛假形象,包括飛機、坦克、艦船、部隊等,讓對手產生面對龐大敵軍的幻覺,從而壓制對手的意志,引他們走上“歧途”,如放棄抵抗甚至投降等。這種虛擬武器還能在戰場上空呈現歷史人物或傳奇人物,包括在敵軍中擁有絕對威信的宗教先知形象,就像古典小說《水滸》中描述的在空中現身的“金甲神人” 。還可結合光學和聲學武器,在特殊調製解碼器的幫助下,合成“先知”的聲音,向信徒下達放下武器、繳械投降的命令,從而對敵軍官兵產生強烈的心理震懾。
心理戰是腦控武器鼻祖
有人對“俄羅斯受害者集體告狀”所說的事表示懷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吸引公眾眼球的噱頭。而將腦控武器說得有板有眼的“沉默的聲音”公司,五角大樓也從未承認過與其有任何合作。也有科學家也從原理上質疑“控腦”的可能性:人的大腦千差萬別,“一千個大腦就有一千種腦電波”,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是否有規律可循還未可知。縱使有規律,大腦是否會對那些外來的“指令”言聽計從呢?因為在人類歷史上,還只有那些據說“中邪”了的瘋狂之人,曾自稱受到過外來“神秘命令”的指示。 但無論如何,腦控技術作為一種攻心戰術,在歷史上還是有源可溯的.
在一戰、二戰期間,英軍就有專業的“洗腦”團隊,通過德語廣播瓦解德國士兵的士氣。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與美軍大打心理戰,其“東京玫瑰”也讓美軍指揮官傷透了腦筋(日軍專門挑選音質甜美的播音員,對美軍廣播一些情意纏綿的思鄉節目,讓美國兵開小差。這個行動以及播音員都被美軍稱為“東京玫瑰”)。海灣戰爭一直被看作美軍心理戰的典範:美軍組織了一批會說阿拉伯語的小分隊,專門通過廣播勸說伊拉克士兵投降。美軍將自己的戰果,如擊落多少架伊軍飛機、伊軍多少坦克被毀等立即通知伊軍。伊軍官兵以為陷入了“大勢已去”的境地,只得束手就擒。
1979年,蘇聯曾將次聲波武器、電磁輻射武器歸入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類,後來西方國家也承諾不研發這類武器,但從目前來看,很多承諾明顯落空了。由於腦控武器的“非凡力量”,很多國家都想研發這種技術。正如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一位高級官員所說的:“誰控制了這種技術,誰就能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但如同核技術一樣,腦控技術如果真的成熟了,也會面臨擴散的危險。如這種技術落入了恐怖分子手中,後果將不堪設想。(池晴佳)
(引文地址https://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7/09/content_8514375.htm) ■
=======================================================
又據新華網2008年07月10日轉載環球網的文章《“美杜莎”——世界上第一種心理武器》,該文依據《觀點報》7月8日消息稱:美內華達山脈股份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正研製“美杜莎”(MEDUSA)武器。該公司負責人稱,這種武器主要是通過微波脈衝讓腦神經加熱,其結果在增加腦神經壓力情況下出現音波,因聲音是出現在大腦內部,故你對這種聲音根本無法抵擋,也無法根除,而且你對它束手無策。文章介紹稱,這種武器是將聲學和微波學連接到一起,主要作用是影響人的心理,故稱其為“心理武器”。而這種武器雖說是非致命性的,但如果大腦經常受到這種聲波影響,會產生中風現象,強大的聲波還會伴隨大量熱量,引起身體無法承受的痛感。
3毫米長波分子只要進入身體0.3-0.4毫米,皮下水和血分子瞬間就可以沸騰。這時,人會感覺到尖利疼痛,大約溫度是45到50度,超過人體痛感極限。但即使離開輻射區,痛感還是不會消失。文章還稱這種強烈影響人體感覺器官的“心理武器”構想1998年問世,至2006年美國軍方文件《非致命生理影響武器》被解密,初期階段被命名為“上帝之音”,美國專家斯蒂芬·科曼承認,2007年底出席過政府關於“非致命武器”會議。文章聲稱:美國首次正式承認研製心理武器“美杜莎”,這也是世界範圍內首次正式承認有心理武器。
(詳情請按引文地址搜索:https://news.xinhuanet.com/mil/2008-07/10/content_8518076.htm )
========================================================
■另據揚子晚報2008年07月13日刊發文章《美研發“微波腦控武器”讓人喪失反抗能力》稱:“美杜莎”(MEDUSA)的武器所利用的是“微波聲效”原理,通過向目標發射微波脈衝迅速加熱其腦神經,在大腦內製造出能夠為聽覺系統感知的衝擊波,這樣持續的微波脈衝就會轉化為一種顱內聲音。這種聲音只有微波輻射範圍內的人能“聽”到,而別人卻毫無察覺,因此會讓目標以為自己產生了幻聽。領導研究工作的列夫·薩多夫尼科博士表示,由於聲音是通過微波與大腦的相互作用產生的,而不是通過耳膜進入,因此一般的隔音裝置根本無法阻擋它。如果這種武器最終研製成功,那麼它在軍事上的用途不言而喻。
據薩多夫尼科介紹,“微波聲效”足以讓人產生不適甚至喪失反抗能力,但不至於致命。他的同事弗拉迪米爾·馬納鬆發明了可拆借重構的天線,能通過電子手段控制所射出的微波束的寬度,這樣微波武器既能瞄準個體目標,也能對付大批人群。薩多夫尼科博士還提出一項潛在用途——利用微波音頻影響人的潛意識。高能微波會製造令人難以忍受的噪音,而低能微波產生的音效則能輕到令人的意識難以察覺。薩多夫尼科說,向特定目標發射幾不可聞的聲音信息可能成一種潛意識促銷或廣告手段。
據悉,“美杜莎”雖然是非致命性武器,但其健康風險卻不容忽視,最大的問題不是微波輻射的影響,而是微波脈衝造成的高強度衝擊波可能會對大腦神經造成損傷。
(詳情請按引文地址搜索: https://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7/13/content_8537868.htm)
=====================================================
■此外,據中國新聞網2007年08月09日的新聞報導“葉利欽保鏢披露俄羅斯等研製'心理武器'內幕”稱:鮑里斯·拉特尼科夫還預測,再過不到10年,'心理武器'由於可以控制數百萬人的頭腦,威脅要超過核武器和原子武器。 據該新聞報導稱:世界一些國家競相研製腦控武器。
拉特尼科夫表示,其他國家也在積極研製“心理武器”,如美國正在東方心理生理系統基礎上,借助催眠術、神經語言學編程、計算機應用心理療法、生物鐘刺激(改變人體細胞狀態)等,從事心理影響方面的研究,目的是獲得控制他人行為的能力;以色列人研究的重點旨在通過自我調節、意識改變、挖掘人體潛能使人得到新的能力,主要為運動員、情報人員和特種分隊服務;日本自衛隊國家研究所和日本宗教心理研究所也在研究如何利用超常心理現象,特別是在情報偵察活動中;巴基斯坦為特工機關研製了能導致人體生理活動紊亂的儀器;西班牙軍事情報局資助能夠影響人體和大腦的各種生理因素的研究,試圖製造能夠擾亂人體機能、改變心理狀態的設備;德國波恩大學和弗賴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心理研究實驗室也在進行相關研究。
據鮑里斯·拉特尼科夫少將透露:俄、美、日、以等國都在研製能夠隨意擺佈對手的“心理武器”,因不同的政治和軍事目的,所有這些研究都是想找到新辦法來作用人類心智,操縱廣大民眾,獲取大眾的行為意識。
---------------------------------------------------------------------------
更多的腦控和腦控武器報導資料,請按以下地址查閱:
①俄聯邦安全局前高官曝內幕葉利欽辦公室惊現“意念遙控器”載於
https://www.sina.com.cn2005年01月09日來源:江南晚報https://news.sina.com.cn/w/2005-01-09/09294764554s.shtml
②前克格勃曾設精神安全部保護領導人神經安全載於www.XINHUANET. com2005年01月07日來源:
中新網 https://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1/07/content_2428226.htm
③俄總統保鏢爆料多國研製“心理武器” 2007-09-04 08: 45:20來源:
中國國防報 https://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09/04/content_949013.htm
④葉利欽保鏢披露俄羅斯等研製“心理武器”內幕2007年08月09日15:48來源:
中國新聞網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oz/news/2007/08-09/998709.shtml